多做打基礎、謀長遠、贏未來的事,堅決避免“抓一陣、松一陣”的現象,也要防止畢其功于一役的浮躁、只求短平快的功利、大干快上的盲目。
幾天前,一場別開生面的開年大片在悅海會議中心會場“上演”。全片不過18分鐘,卻讓參加全區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現場會的領導干部、企業代表們看得津津有味、激情萬丈。
這部題為《“材”聚寧夏 “料”定未來》的專題片,講述了我區新材料產業從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”到“映日荷花別樣紅”的悄然之變,直至今天已然成為帶動全區產業轉型升級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“頂梁柱”,不禁讓我們對這個正在燃起的“新星”刮目相看!
稱其為“頂梁柱”,并非言之過甚。首先,從重要性來看,新材料產業具有基礎性、戰略性、先導性作用,是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支撐、產業鏈提升的關鍵環節。其次,從近兩年的發展態勢看,2021年,我區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超過1200億元,近兩年平均增長30%以上,占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近20%,近兩年提高了7個百分點,令其穩居“九個重點產業”產值之首,也再一次充分印證了那句金規鐵律——產業是立身之本,轉型之要;戰略性新興產業更會決勝未來,影響長遠。
產業是經濟的命脈,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。近年來,我區把產業發展作為推進先行區建設的關鍵環節,圍繞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新食品“三新”方向,確定“九個重點產業”,實行省級領導牽頭包抓、工作專班強力推進,持續推進區域化布局、標準化生產、品牌化經營、融合化發展,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、產業鏈條現代化攻堅戰,千方百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,構建良好產業生態,培育產業發展集群,努力以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先行區建設實現新突破。尤其是作為“三新”產業之首的新材料產業,這兩年發展突飛猛進,后勁潛力不斷激發。
但越是處在快速“長身體”、亟待“壯筋骨”的成長階段,越容易遇到一些問題和短板,越需要精心呵護、耐心培養。畢竟,任何產業的崛起,都不是偶然的,必然經歷由小到大、由大到強的過程。這時候,保持久久為功的戰略定力和歷史耐心,顯得至關重要。
保持戰略定力和歷史耐心,就要聚焦目標方向不動搖。自治區“九個重點產業”的發展規劃,就是擺在眼前的一張藍圖。當前,經濟下行壓力增大,是矢志不渝貫徹新發展理念,還是掉轉回頭、再走舊路?當遭遇風吹浪打,是橫下一條心、創造條件上,還是左右搖擺、退縮止步?現實告訴我們,形勢越是復雜、任務越是艱巨,越要把握大勢、堅定信心,一門心思做好自己的事情,決不因一時一地的困難前功盡棄。只有一任接著一任干、一棒接著一棒跑,才能積小步為大步、積小勝為大勝,以一個個“小目標”的實現做強做大產業的“大目標”。
保持戰略定力和歷史耐心,就要保持推進力度不松懈。推動重點產業發展年年都有新變化、新進展、新成效,需要持續加大資源、要素、力量投入,多做打基礎、謀長遠、贏未來的事,堅決避免“抓一陣、松一陣”的現象,也要防止畢其功于一役的浮躁、只求短平快的功利、大干快上的盲目,更要保持一個產業、一個方案、一套專班推進機制不改變,發揚釘釘子精神,環環相扣、壓茬推進,持續用力、久久為功。
其實,不光是產業的培育壯大,很多工作的推進、矛盾的解決,都不可能一蹴而就,都需要久久為功、持之以恒。這種戰略定力、歷史耐心,是對各級領導干部的政績觀、工作作風和精神狀態的全面檢驗,看的就是我們能不能擔當、善不善于作為,有沒有“功成不必在我”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胸襟與氣魄!(孫莉華)